大厂出品的高考志愿卡 这次真的香了

2023-05-05 17:39:24 来源: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

还有不到一个月,2023年的高考大幕即将开启,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商业战也缓缓拉开帷幕——高考志愿填报,K12教育的主要收口,填报结果不仅影响着每年一千多万考生的未来,更是我国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的关键一环。

作为一个“低频次,高并发”的细分市场,志愿填报已被众多教育类公司视为充满商机的新兴市场。根据亿欧智库2022年的统计,针对高考志愿服务的市场规模已突破了2个亿;大、中学生升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市场更是达到了千亿级容量。

按照产品价格和使用形态,这一庞大的市场又可以被细分为两类:一类是近年来被舆论诟病“天价报考”、“智商税”的1对1专家咨询,目前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客单价1.5w-5w不等;另一类则是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在线填报系统,当越来越多的理性用户开始选择用智能工具来协助决策,具有海量信息查询、志愿智能推荐等功能的志愿卡类产品开始受到青睐。


(资料图)

不过,受限于盈利模式、研发水平、设计功底、创新实力等因素,市面上的志愿填报产品质量仍然良莠不齐,如何选择一款权威好用的志愿填报APP,成了许多高三家长和考生的难题。

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,互联网大厂网易今年将业务触角向志愿填报领域纵深,整合各省考试院权威数据的基础上,通过创新算法,升级推荐模型,打造出一款使用便捷、功能纯粹无溢价的模拟志愿填报产品,不仅在交互体验上首创模拟线下1对1咨询的在线体验场景,也打破了传统平台以低价卖卡引导用户后续付费的不良模式。

本着为用户解决实际报考痛点的理念,网易自研的这款高考志愿填报产品以“对标线下1对1专家”为特色,有望成为2023年志愿填报市场上的一批黑马,一股清流。

资源禀赋引爆差异化:产品、数据、渠道并重

“困在系统里”这五个字,在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是个比较流行的说法,最初起源于外卖骑手,为了赶上系统设定的送达时间一路狂奔,与系统设定作斗争。

这五个字也道出了一些购买志愿卡家长的心声。

上海市民郭女士去年购买了某在线填报软件的VIP直呼后悔,“我买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省事儿,为什么感觉还不如跟女儿一起翻厚书(考试院填报手册)?”她分享了自己使用这款产品经历,两个字总结:“摸瞎”。

“找半天找不到在哪里看某个学校去年的录取分数”、“首页做的太花哨,不知道点开哪里好,点来点去又让我继续付费买课程”、“模拟填报推给我一堆学校让我自己挑”、“女儿想去的学校不在它给我推荐的结果里”……

花钱买了在线志愿卡,但操作门槛太高,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用,这是眼下很多40+父母使用在线志愿填报系统的痛点。它所折射出的,是志愿卡市场里有些“畸形”的盈利模式。

重数据、重渠道、轻产品,是目前在线志愿填报市场的最大特色。主要原因在于,在绝大多数在线填报系统的营销逻辑里,卖志愿卡并不是最终诉求,而是以此作为导流平台,将用户导向与其深度捆绑的线下1V1老师。这种盈利模式可概括为:廉价线上购卡——高价线下咨询。从头到尾业务规划的重心并没有放在产品上。

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,当平台成为高价1对1“填报专家”的引流工具,本身已经触碰到了政策红线:早在今年年初,教育部已推出了监管措施,严禁线下高价填报业务进校园。未来还将出台一系列具体政策,打击线下“学业规划师”的乱收费现象。

网易作为互联网大厂,本身具备的产品研发基因是天然优势,通过将近一年的市场调研和用户画像分析,网易高考智愿对于用户的需求做了深入的洞察。

事实上,不管以什么方式包装的志愿卡,所聚焦的核心功能只有一点:智能推荐志愿。其他均为锦上添花式的信息查询、检索等结构化功能。网易高考智愿在这项主功能的研发和设计层面,本着为用户解决实际痛点的理念,将“智能”两个字做到了极致。

智能推荐的交互设计,打破了以往筛选条件单一展示的繁琐页面层次,首创问答式的在线筛选形态,简洁明快易懂,围绕志愿抉择的三大维度大学、专业、城市设定问题与选项,最大程度还原了线下1V1咨询场景,更符合高中生及家长的认知,兼具用户友好和人文关怀。

主功能按钮通俗易懂且指向性明显↑

页面问题设定层次分明↑

地域筛选条件下,首创七大城市群的筛选维度,更科学合理,覆盖性广↑

摒弃了传统报考软件里用性格、职业测评等飘忽不定且冗杂的判断标准,按照行业和兴趣倾向两大维度来匹配专业选择,更直观合理,也更便于用户操作↑

智能推荐完成后直接导向模拟志愿表,且推荐结果页的呈现自然按照“冲稳保”三档梯度设定,省去了用户多余的操作步骤,体现了“智能”推荐的精髓:更傻瓜,更安心↑

在精准匹配用户所选条件的基础上,志愿表内每个志愿还有所拓展,例如注明了推荐大学的“民间地位”,给到系统推荐该志愿的理由,涵盖范围广,局限性小,更符合受众需求↑

此外在定价方面,网易高考智愿秉持着公开、透明、无后续追加收费的原则,698元承包一个高考季,手机、网页、WAP三端通用,让用户在一个简洁友好的界面环境下,享受志愿推荐服务。

推荐策略优化:匹配逻辑背后的用户需求

学什么专业好考公务员

农学专业将来好找工作吗

喜欢二次元以后能干点儿啥

热衷体育又不想当体育生咋办

读书不想离家太远怎么挑学校

会计和财务管理有啥不同

学什么专业以后能进军新媒体

……

打开网易高考智愿APP的首页,你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填报志愿相关的问题,看似细碎,实则振聋发聩——这些都是网易高考智愿前期近万份用户调研问卷的回收结果,或许能代表1000万中国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最关心的事项,既与个人前途息息相关,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时代的潮流,行业的发展。

这些面向高二高三学生家长的调研问卷,不仅让“网易高考智愿”的产研团队捕捉到用户对于志愿卡的核心诉求,也令他们洞察出许多志愿填报系统存在的最大软肋:“志愿卡”仅仅是通过数据和算法分析得出的结果,有很多主观因素是算法考虑不到的,比如考生本人的兴趣、发展意向、未来想去读书的地区、所报专业有无身体条件限制等等。

高考志愿填报背后其实是一种匹配逻辑,将每年1000多万考生科学合理地匹配到2800多所大学和专业中,匹配周期不长,然而如何做好选择却需要考生和家长漫长的准备。

本质上,所有的志愿推荐结果都是基于两点,一个是考生分数与学校、专业的匹配,再就是考生个性化需求与学校、专业的匹配。

第一点考察系统数据建模的水准,第二点主要是站在用户感知的角度,拆解个性化需求与大学、专业、城市的关系,并以用户通俗易懂的方式,输出在产品界面上。

在逐一分析用户需求点的基础上,网易高考智愿从大学、专业、城市这三大核心维度来细分用户偏好,并且专业维度下,又拆解出按就业前景、按兴趣两大分支维度。

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给2800多所大学、1300多个专业、200多个城市分别打上标签,计算与用户设定偏好的相似程度,按照一定的择优顺序给出推荐结果,呈现在志愿表内,并给到系统推荐某个志愿的理由,做到有理有据,让用户心里有底,形成选择的逻辑闭环。

相对于每年1000多万的考生需求,网易高考智愿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据不完全统计,现有高考志愿填报市场渗透率不足10%,仍有90%的市场有待开发,这也让大厂网易有信心用专注的精神做专业的产品,通过志愿填报细分领域作为切入点,逐步成为升学领域的主要流量入口。

从2008年开始被媒体偶有报道算起,高考志愿填报这个严格意义上不算行业的“行业”走到了第15个年头,最初由于信息不对称引爆的盈利点,已经日趋饱和。新的搅局者出现,对于志愿填报市场的健康迭代,有着特殊的意义:

当信息搭建渠道日渐完善,如何高效整合利用这些信息,准确定位用户实力和兴趣,使其服务于考生真正的需求,才能推动人才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,为高考制度的公平性持续赋能。

这,也是每个教育相关从业者的终极使命。

上一篇:

“五一”小长假柞水旅游创史上新高 每日热闻

下一篇:

“五一”小长假柞水旅游创史上新高 每日热闻

推荐阅读